查看原文
其他

既可爬树释放天性,也可品茶修身养性 ——这个博物馆的活动厉害了!

2017-01-14 NF404 弘博网


导语

不论博物馆如何立足自身进行定位,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其作为社会的非营利性机构,在保证公益的前提下,需要市场运营体制的规范,也需要对行业内部、受众群体以及社会大环境做出及时反应。中国茶叶博物馆(以下简称“茶博”)对此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


茶叶博物馆现有龙井(左图)和双峰(右图)两个展区,两区之间以“乾隆茶道”相连通


坐落在一方山水之间的茶博作为一座专题性博物馆,立足于“茶叶”本身做足了功夫。茶博活动之丰富、成系列让人眼前一亮,观众不仅能够获得视觉上的享受,还能亲身体验、动手感知真正的茶文化。博物馆还立足于茶产业本身,从帮助观众理解茶文化以及推动社会茶文化的影响力中入手,着重推进一些体验性的项目,这些也体现出博物馆运营过程中灵活、青春的一面。其中有一些象征性的收费活动,这其实丝毫不违背博物馆的非营利性,它是活动长效且可持续的保证,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参与圈层的质量。



依托活动成为茶产业的中间平台


产业发展与博物馆之间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对于像茶博这样的专题性博物馆来说,依托产业进行发展是其一大优势。博物馆有这种社会责任感,正如茶博综合管理部(文创办)主任赵燕燕所说,专题性博物馆首先需要深入行业,再进行茶文化推广。


为此,博物馆专门开设了规范职业素养的课程,为行业领域提供专业人才。茶艺师培训课程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受众人群并没有专业与业余之分,只要对茶艺师感兴趣都可以报名参加。初级课程由博物馆工作人员进行授课,高级课程则外聘讲师,也由此形成了专业的茶文化讲师团。茶营销实战培训营以及茶文化生产基地采风、考察也都是面向行内人士推行的一系列活动。


茶艺师培训


如果说产业发展需要优先提高行业人员的素质,那产业发展的核心一定是消费者。众多消费者对茶产品了解甚少,但通过对茶博的关注,可以更为深入的了解茶品信息,博物馆在其中有效搭建了连接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平台,就如亭亭茶会活动。茶博利用文人雅士在茶亭饮茶吟诗作画的雅事,设置了这项活动。茶馆主人自己设席,自己布置场地,博物馆负责茶水和场地提供,观众游园饮茶同时,也可以了解到高品质的茶产品,有利于产品推广,可谓是一举两得。当然,在这个系统中,博物馆不是像商家一样推广消费,而是引导观众理性选择和品鉴。


通过活动帮助观众理解茶文化


茶文化渗透于中华文化气韵之中,其中蕴涵的茶道、茶德、茶画、茶学、茶艺等等反映出了中国文明的悠久和礼仪的深厚。但这些仅从展览中获得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通过相应的茶文化活动吸引潜在观众、稳定现有观众成为了茶博着重推进的项目。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活动的设置也并不是毫无章法,而是按照时间、年龄和知识层面形成了一整套的活动体系。


茶博风景一览


1不同时间段


一年四季之美或许可以通过品不同时节的茶带来新的体验,茶博推出的四季活动就能够满足观众对不同茶种的好奇。春季茶芽刚发正是采茶之时,博物馆会推出一系列采茶、炒茶活动,让观众了解茶叶究竟如何制作以及纯手工茶制作之不易;夏季正值荷花盛开,茶博也会面向小朋友推出荷花茶的制作体验;秋季为把桂花的香甜融入到茶叶中,茶博推出了打桂花做糖桂花的体验,结束后观众还可以拿到成品的桂花糖;冬季温热的柑普茶、腊梅花茶、三清茶也是品鉴体验活动的热推款,沁香温和的茶水暖人心肺的同时,也让观众对不同茶种有更为直观的感受。


农事采制体验、及时冲泡体验,以及相关的品茶赏茶体验,可以说从茶叶的生产加工再到品鉴、品味,从茶园里的一片叶子再到冲泡在茶杯中的一杯茶都能够在体验活动中感受的到,这也是茶博所认为的茶文化——把茶叶与日常中的文化因素相结合,满足观众的趣味性需求。看似日常的生活,在体验中能感受到无数种可能。


茶博不同时段的体验沙龙活动


2不同年龄层


专业型博物馆想要突出专业型地位,除了从科研、基本陈设上下功夫,更好的把握观众群是否能够更有针对性呢?这在茶博的实践中得到了肯定。活动设置分为青少年、中年以及老年人不同年龄层面,这一系列别开生面,极具趣味性的活动也为茶博带来了更多的观众群。


对于青少年来说茶文化或许会有些枯燥无味、晦涩难懂,相反通过动手实践渗透茶文化的相关知识,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学习。茶博今年创办的牛牛习茶社,就是一个使茶事与自然农耕相结合的活动。习茶社分为纯自然农耕体验和青年茶画体验课程,除了学茶以外还有动手性体验,并与前面提到的四季活动相配套。同时,博物馆充分利用户外空间,推出茶树认养活动、青少年爬树活动,孩子们可以拥有专属自己的茶树,亲眼见证茶树的生长过程,也可以让孩子们换一个角度观看茶树,近距离了解茶树的相关知识。


针对青少年开展的牛牛习茶社(左图)及茶树认养活动(右图)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大型的活动,例如:茶+N嘉年华。该活动以职业体验的概念面向孩子。孩子们可以申请职位,然后售卖成果给观众。茶博联合了都市快报快公益,利用这些收益为山区孩子提供免费午餐,一方面为社会公益出一份力,另一方面也为小朋友树立了职业意识,让他们感受劳动的满足感。


针对老年人阶层,茶博与杭州日报合作,通过教育机构、媒体平台进行宣传,举办了“老爸老妈博物大学”的活动,很好的带动家庭的饮茶氛围。而针对白领阶层也专门开设了周末生活美学班,课程结束后,使学生能基本达到初级中级茶艺师的水平。课程的无缝对接也无一不体现了茶博的诚意。


“老爸老妈博物大学”活动


3不同知识阶层


茶博也在活动中融合观众心理,推出更有针对性的服务活动,对茶文化还知之甚少的观众可以参加体验式培训。这里所说的培训并不是一对一授课,而是从口感、味觉方面来进行体验。例如有些观众可能并不了解六大茶类,培训过程中六种茶叶集中出汤,从轻度发酵到重度发酵,颜色从淡到浓都一目了然,让观众在两个小时内就能够了解到每个茶类的基本风味。此外,茶博还设有专题性培训,通过电话预约可即时开课,红茶专题、西湖龙井专题等体验课程应有尽有,满足观众对不同茶类知识的需求。


茶学堂


而对于本身对茶文化颇有研究的观众,博物馆还会推出雅集雅事活动,鼓励大家参与其中,一同在泡茶中展现风情,在品茶中洞察世情。上文中提到的亭亭茶会就是其中一项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引领了茶会爱好者。另外,博物馆也会根据传统节日,推出例如重阳茶会等活动,并伴随书画、琴艺等雅事引领观众走进高雅的文化艺术氛围中。


借助活动推动社会茶文化影响力


“一带一路”理念的提出也为茶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丝绸之路中体验中华茶文化、世界茶习俗。茶博也在以实际的活动将茶文化逐一在社会中展示,推动茶文化影响力,服务于国家大战略。


茶博每年会开设日本、韩国茶礼研习班,这是专门针对于中日韩文化交流而开展的课程。博物馆会请来专门的茶艺老师,进行包括煎茶道、抹茶道等茶道学习。另外,茶博也不光围绕茶叶本身开设课程,还设有一些跟茶文化相关的其他的文化艺术的培训,像古琴、书画、插花等培训班,通过这些相通的文化可能来更好的加强中外文化交流。


日本茶道研修班


问及开设培训课程的原因,赵燕燕说道,博物馆的讲解员也好,茶艺师也好,应当为其留足今后职业的上升空间,这也是茶博的硬性指标;其次,培训本身就是博物馆文化传播的一个途径,通过茶博建构茶友间的文化坐标和文化体系,以这个系统将茶文化的影响力通过专业人士面向公众,继而从中国走向全球。这并非是一种单向的文化输出,更多是要达成茶文化在文化意识形态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共识。


茶的品类不同、品茶的人不同、甚至品茶的心态不同,都会致使茶有无限种可能性,这也是茶博近期推出的“茶+N”概念。而这N种可能性不光从活动中可以呈现出来,科研项目、文创开发、产业合作都是茶博对于“茶”的延伸性解读。


世界茶展览


茶博在中国国际茶业及茶艺博览会中以文化核估为主,涉及教学、科研等领域,并与浙大茶学系,农科院茶研究所,中国茶叶协会茶叶司等都有合作,以弘扬全国文化作为博物馆的支撑点,搜集资料并出版图录。


在文创产品的开发上,除与相关企业进行合作、监制、推荐产品外,茶博本身也在开发一些产品。如G20期间各国首领夫人到博物馆来参观品茶,茶博适时推出了夫人茶,高品质的茶种、独特的文创思维都让茶博在社会中的影响力逐渐深远。


文创商店

茶与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它已不再局限于物质领域,也不仅仅是精神世界的修身养心。茶博利用系统的活动体系,通过线上线下传播推广,打造了一场独特的“茶”盛宴。茶博副馆长朱珠珍认为这种结合会让更多观众对茶文化感兴趣,也能让茶产业链灵活运作,并能服务于社会发展的战略当中,这或许就是茶博运营的根本。


部分图片来源于中国茶叶博物馆

作者:NF404

编辑:A.R.M.Y


相关链接:

夏日炎炎,来杯茶吧

一起来广州博物馆漫“话”喝茶吧

看内蒙古博物院如何推动教育模式创新

广东省博物馆是怎么做青少年教育活动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